摇摆式颗粒机凭借“结构简单、制粒均匀”优势,成为制药、食品、化工行业湿法制粒的核心设备,其通过“物料挤压-筛网造粒”实现粉末向颗粒的转化。常见故障多集中于“制粒质量异常、设备运行异响、产量下降”三类,需通过“症状定位-成因分析-精准处理”流程,将设备停机时间缩短80%,保障颗粒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。
一、制粒质量异常类故障:核心性能保障
1.颗粒粒径不均/过粗
核心成因:筛网孔径磨损变大、物料湿度不均(局部过干或过湿)、滚筒与筛网间隙过大(>0.5mm)。诊断方法:观察颗粒形态,若粗颗粒占比超10%,检查筛网是否有破洞或变形,用塞尺测量滚筒与筛网间隙。处理措施:更换破损筛网(选用304不锈钢材质,孔径误差≤0.1mm);调整物料湿度至15%-20%(手捏成团轻触即散);通过调节螺杆缩小滚筒与筛网间隙至0.1-0.3mm。
2.颗粒易结块/细粉过多
核心成因:物料湿度过高(>25%)、挤压压力不足、筛网堵塞。诊断方法:检测物料含水率,观察筛网表面是否有湿粉黏附。处理措施:加入适量干粉调节湿度,或延长物料预混合时间;顺时针调节压力手柄增大挤压力度(以颗粒顺利成型无黏连为宜);用软毛刷蘸温水清理筛网堵塞孔径,禁止用硬器刮擦。
1.电机异响/过热跳闸
核心成因:电机轴承缺油、负载过大(进料量骤增)、电路接触不良。诊断方法:触摸电机外壳(正常≤60℃),听异响来源,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大幅波动。处理措施:停机后为电机轴承加注锂基润滑脂(填充量为轴承腔2/3);减少进料量至设备额定负荷的80%-90%(中型设备通常为50-100kg/h);排查电机接线端子,紧固松动线路,更换烧蚀的接触器。
2.滚筒卡滞/摇摆不畅
核心成因:物料中混入金属异物、传动齿轮磨损(齿隙>0.2mm)、摇杆轴套缺油。诊断方法:停机后手动转动滚筒,感受阻力变化,检查齿轮啮合面磨损情况。处理措施:拆除筛网清理异物,在进料口加装磁性分离器防止再次混入;打磨磨损齿轮或更换新齿轮,确保啮合紧密;向摇杆轴套注入润滑油,转动至顺畅无卡顿。

三、产量与能耗异常类故障:生产效率保障
1.产量骤降(降幅>30%)
核心成因:筛网严重堵塞、滚筒转速下降、进料螺旋磨损(叶片间隙>2mm)。诊断方法:检查筛网通透度,用转速表测量滚筒实际转速(应与额定值一致,通常30-50r/min)。处理措施:拆卸筛网用超声波清洗机(40kHz,30分钟)清洁;检查传动皮带张紧度,松动时调整张紧轮(按压皮带挠度≤10mm);更换磨损的进料螺旋,确保送料均匀。
2.能耗升高但产量未增
核心成因:筛网孔径选择过小、滚筒与筛网间隙过小(<0.1mm)、设备积料严重。诊断方法:对比正常工况下的电流值,检查设备内部残留物料量。处理措施:根据颗粒粒径需求更换适配筛网(如需1.2mm颗粒选用1.2mm孔径筛网,避免用0.8mm筛网强行制粒);微调间隙至合理范围;停机后清理机体内壁、滚筒及筛网残留物料,避免物料板结。
四、故障预防与日常维护要点
建立“班前检查-班中监控-班后清洁”体系:班前检查筛网完好度、润滑点油量及电机线路;班中每30分钟巡查一次,监测电机温度、颗粒质量及设备运行声音;班后用纯化水冲洗设备接触物料部位,晾干后涂抹防锈油,尤其注意滚筒与筛网的防锈保护。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维护,重点检查传动系统与电机状态,每月校准转速表、电流表等检测工具。
通过上述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,可快速定位并解决摇摆式颗粒机的核心问题,同时结合规范的日常维护,能将设备完好率提升至95%以上,既保障生产连续性,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适配中小批量颗粒生产的高效需求。